宣威至天生橋公路(簡稱:宣天公路)全長83公里(含宣威東過境線11公里),是起于宣威花椒,經過宣威板橋、沾益花山等工業重鎮,止于沾益天生橋;是國道326線秀山—— 畢節—— 河口公路云南境內的重要路段;是我市連接宣威、沾益、麒麟三縣(市)區的主干道;同時,也是云南省進入貴州、四川的主干線之一。原舊路于民國27年12月建成通車,路基寬8—9米,路面寬6—8米,技術等級主要為三級,部分為四級,次高級路面。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,社會經濟快速發展,公路交通量逐年增大,加上沾益、宣威為工業較發達縣市,沿線有化肥廠、電廠、水泥廠、煤礦等國有大中型企業多個,運輸量較大。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,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,公路交通量逐年增大,加上沾益、宣威是我市工業較為發達、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,原來的公路難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,已成為曲靖社會經濟發展的“瓶頸”。宣威、沾益人民及沿線廠礦單位盼望早日建成交通運輸大動脈,市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一次又一次提出建設該路的建議和提案。市委、市政府從曲靖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戰略出發,在該項目無法進入國家“十五”計劃,也無望進入“十一五”盤子的情況下,曲靖市委、政府決定在云南省率先采用市場化模式,通過公司貸款將宣天公路改造為一級公路,設計行車時速60公里,路基完26米,設2個非機動車道,2×2×3 .5 機動車道;設計荷載為汽車一超20級,掛車—120;設計交通量:16629輛/日;設計地震烈度為7度;最大縱5%;設計洪水頻率:大、中、小橋及涵洞1/100;路面設計為水泥砼路面,全線為水泥混凝土路面,概算投10.87億元,實際投資8.5億元,全線橋梁12座,其中:立交橋2座、涵洞229個。
2002年6月19日云南省發展計劃委員會、云南省交通廳《關于對改建國道326線宣威至天生橋段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》(云交計〔2002〕225號)同意修建,于2002年10月28日開工建設, 2003年12月30日完成路基工程,2004年1月1日轉入路面工程,全線于2005年3月28日竣工通車,工期兩年零五個月,2005年5月25日正式收取車輛通行費。